韩炎受刑的同时,后宫一条甬路中,两名内侍一前一后地在雪中赶着路。
“不是去龙德殿前观刑吗?去龙德殿不是这条路啊?”杨奉节有些诧异地问着走在前面的奉忠。
“陛下让咱们先去接上齐王,然后一起去龙德殿。快走吧,陛下今日心情不好,你可别去晚了找倒霉!”奉忠头也不回地道。
奉节想想也有道理,便不疑有他,跟在奉忠身后往正阳宫方向而去。
走到一条幽静的小巷处,奉忠突然站住了脚步,奉节刚要开口询问,却见小巷尽头闪出了三道人影,定睛一看正是方实、柳恽和邹浩,三人六道目光如刀子般射向奉节,仿佛是要将他千刀万剐。
杨奉节心知不妙,转身欲逃,不料身后小巷的另一头又有三道人影拦住了去路,原来是奉朔、韩菱以及牙都要咬碎了的骆宁。
奉节本以为挨打会很疼,可实际上他并没感觉到多少疼痛,因为当方实的铁拳第一下打到他头上时他就晕死过去了,以至于后面即便被打的血肉模糊,他也没多少感觉了。
奉忠没有动手,只在旁边抱着手炉看着。等众人出了恶气各自散去,他拍拍手叫来了自己的几个心腹冷冷道:“拉去乱葬岗喂野狗吧!欺师灭祖的狗东西不配有棺材!”
送走了祁清瑜等人,祁翀忧心忡忡地等待着白郾的消息。韩炎还在生死一线之间,虽说对白郾的医术有信心,但祁翀依然无法静心,以致于奉忠来报说杜延年、罗汝芳求见,祁翀也置若罔闻。
好在白郾并没有让人失望,大概一个时辰之后便传来了韩炎苏醒的消息,这就意味着他已经过了生死大关,祁翀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这才想起来外面还有人等着召见呢。
杜延年之所以和罗汝芳联袂而来,是因为今日要商议的是巡视回京的年轻御史们如何安置的问题。
“陛下,此次出京巡视的御史一百三十余人,其中四十余人已经顶替落马的官员在地方担任职务,剩下的九十人尚需重新安排职务;另外,江南度田已经全部完成,年后这些官员也要陆续回京,不知陛下对他们有何安排?”
“杜相,之前朕跟乔阁老他们提过地方官制改革之事,你当时尚未回京,不知近来可曾听他们提过此事?”
“陛下说的是‘撤路合州并县’和增加低级官员职数?臣听乔公他们说过此事,陛下的想法虽好,但是诸公担心的是中低级官员数量过多,会导致朝廷负担过大,国库入不敷出。臣以为,诸公的看法也不无道理。至于陛下所说的开源之法,毕竟只是设想,目前还未成真,难以作为保障。”杜延年显然也是认为祁翀的主张有些冒进的。
祁翀无奈道:“既如此,那就先把‘撤路合州并县’做了总可以吧?明年开春,这项政策要和‘均田’一起推行,把现有的江北划为十七州,每州大体依然是八至十县。如此,再加上江南二十州、瀚东六州、岭南六州以及刚刚纳入实际控制的流求——哦,朕已经下旨恢复其古名瀛洲——全国就有五十个州、四百四十多个县了,比起现在能省出十几个州、一百多个县的职数来,腾出的人手刚好安置在新收的岭南等地。尤其是京中有些官员——朕早就说了应该都派出去历练历练,做官不能只作京官,没有地方任职的经历——正好趁这个机会让他们去新收之地做一任主官,深入田间地头,才能真正为百姓做点实事!京官外放之事朕登基之初就强调过,不过目前看来内阁和吏部在此事上做的还远远不够!”
杜延年听祁翀有指责之意,忙躬身请罪:“臣等未能尽职,有负皇恩!”
祁翀摆摆手示意他不必谢罪:“朕也不是指责内阁,内阁最近大部分时间缺额,也是朕有意为之;再加上可用的官员数量不足,吏部捉襟见肘,难为他们了。朕这里有份名单,杜相拿去看看,都是些在各部任职多年的京官,全都放出去吧,正好让那些回京的年轻人和地方上因为合州并县失去职位的官员顶上来!”
杜延年忙接过名单,大致一看心里就有了数——大部分都是某人的党羽!陛下借机清除异己并不令人意外,不过,以此手段瓦解朋党也算是温和了!
“陛下,那些年轻的御史能否不要全部放到八部去,也给御史台留些人才?”罗汝芳突然问道,“御史台近来反腐肃贪颇需人手,有些不够用了!”
“罗中丞,你这就有些强人所难了!”杜延年却摇了摇头。
“此言何意?”祁翀有些不解。
“陛下,御史台升迁困难呀!大部分御史包括侍御史就是六七品,再想往上升就得跳出御史台到其他衙门任职才有希望,既如此,谁不想早点到其他衙门任职呢?这也是无奈之举!”杜延年解释道。
“谁说不是呢!就比如说这次工部反腐,驻部御史蒋斌功不可没,但他本就是六品侍御史,再往上升就是领侍御史,可这个职位只有一人,目前并无空缺。而且,就算升到了领侍御史,那也只是五品而已,想坐到臣这个位置,中间差了何止三级?基本无望了!”
祁翀点点头:“这也是朕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不止御史台,包括大理寺、提刑司也是如此。朕的意思是增加御史、推官、判官等官的职务品级,比如同是御史,也可分个一二三四级,每一级所对应的品级、俸禄都不相同,且均匀分布,如此便可使人升迁有望。”
“陛下这个主意甚好,臣等回去再琢磨琢磨!”罗汝芳喜道,“如此一来,御史台就不怕留不住人了!”
“御史台不但要留人,还要大大地扩充!‘撤路合州并县’之后,县一级姑且放着,各州的监察御史必须到位,这些人不隶属于各州刺史,直接对御史台负责,品级仅低于刺史半级,以便对地方形成有力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