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它说的第一点,这也是毫无事实依据的阴谋论。
所谓的四大外国粮企被他过度神化,被赋予了莫须有的绝对掌控力。实际上,全球农业市场并非被这四家企业所垄断,市场格局多元且充满变数。
我们自己的国企就是国际上的粮食巨头企业,实力不亚于任何外企,为我们国家争了光。
2024年,我们的国企在全球农粮经营规模中占据了令人瞩目的36%,这一数据充分显示出其在全球粮食贸易领域的重要地位。在资产布局方面,我们采取了积极的海外并购策略,成功地在巴西、阿根廷、黑海地区、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全球粮食核心产区建立了仓储和港口物流设施等战略资源。
在巴西,我们的国企已经成为了对中国最大的大豆出口商,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为中国的大豆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而在阿根廷,我们同样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成为了该国最大的粮油出口商。
通过在全球粮食核心产区的布局,我们不断增强了在国际粮食市场的话语权。这使得我们能够在全球粮食贸易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打破了四大粮商在特定区域的传统优势。
此外,生物育种作为农业的“芯片”,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关键指标具有决定性作用。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的国企在这一关键领域的排名位居世界第一,这无疑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我们依靠国家级的科研平台,广泛吸引顶尖的科研人才,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研发工作中。在小麦育种领域,经过不懈努力,我们成功地培育出了多个高产、抗病且品质优良的新品种。其中,部分品种的亩产量相较于普通品种提高了15%至20%,这无疑为提升我国的粮食产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推广这些新品种,我们有望减少我国对进口小麦的依赖程度,从而降低外国粮商对我国小麦市场的潜在影响力。在大豆育种方面,我们国家的企业所培育的新品种展现出了卓越的适应性,不仅能够在国内不同区域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茁壮成长,而且在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等关键品质指标上也表现出色。
这使得我国的大豆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有助于打破国外大豆品种的垄断地位,保障我国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全球粮食市场的定价机制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元的体系,它受到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供需关系、宏观经济形势、政策法规以及气候变化等等。
中国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自身庞大的产量和稳定的需求就是稳定粮食价格的关键力量。并且,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合作,推动多边贸易体系发展,在国际粮食定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绝非外企能随意操控定价权。
所以,他说的粮食定价权在外企手里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