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脱孛罗接到任命,封为锦衣卫指挥佥事,随行兵部尚书王骥前往甘州一带。
虽然不是上战场拼命,但这次前往甘州除却奉旨申斥蒋贵等人,还要参与练兵,对于脱脱孛罗这种自幼在草原上驰骋的人来说,可谓是羁鸟投林,回归自然。
最重要的是入京这么多年,因着父亲身上伤病重重,脱脱孛罗要尽孝膝前,且他年龄还是太小,又是外族,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如今机会来了,脱脱孛罗自然要抓紧。
赶在出发前,脱脱孛罗还特意到徐家医馆拜访了一番,感谢朱予焕是一件事,拜托徐望之在他不在的时候能多多照顾父亲则是另一件事。
朱予焕未曾出宫,自然是徐望之接待脱脱孛罗,她应允下照顾阿卜只俺的事情,又有些好奇,问道:“你怎么知道是长公主推荐了你?”
“之前长公主督军平叛,我也跟随在侧,算是有些作战经验。”脱脱孛罗笑了笑,道:“况且除了长公主,也没人记得我们父子两个,更不用说派我随行兵部尚书去北边了,我要是跑了,恐怕京城又要有所非议,也就只有长公主有这么大的胆子。”
徐望之认识他这么久,加上脱脱孛罗平日里也是汉人打扮,几乎要忘了他出身鞑靼。
先前就有兀良哈的部族归降,之后又叛逃大明,若是再来这么一出,可就要把朱予焕放到风口浪尖上了。
徐望之恍然大悟,道:“长公主知道你孝顺,肯定不会丢下你爹和你的族人的。”
“长公主如此信任我,我当然也不能辜负长公主。”脱脱孛罗说到这里,看向徐望之,郑重行礼道:“只是我一走,家中只剩下我父亲和几个老仆,还请徐娘子多多上心了,只要你开口,我家中上上下下全都听令,绝不违背!”
徐望之宽慰道:“你就放心吧,你爹有我看着,等你回来,保准比现在还要健康!”
脱脱孛罗听她这么爽快地答应下来,有些不好意思,道:“谢谢徐娘子,我在边关一定努力,等到陛下有了赏赐,我全都送你当做谢礼!”
徐望之哼笑一声,道:“我可不缺赏赐,长公主给了我不少好东西呢,什么北边南边来的名贵药材,一点都不缺。”她看向脱脱孛罗,不忘语重心长地叮嘱道:“要是真的打起来了,还是保住自己的命最要紧,我教你和忠哥儿的可是最可靠的止血和包扎法子,千万别丢了性命,不然是给我丢脸。”
听出徐望之语气中的关切,脱脱孛罗赶紧应了一声,临走前还不忘叮嘱徐望之道:“还请徐娘子一定要将我的答谢转告长公主。”
徐望之微微颔首,目送脱脱孛罗离开,这才回身进了内院,对正在翻医书的朱予焕问道:“你怎么不亲自见他一面?平日里关系不是挺好的吗?”
朱予焕放下徐望之的医书手稿,笑道:“当面感谢总有些尴尬,况且脱脱孛罗也知道,你这样尽心救治他父亲,也和我有些关系,再多说什么感谢的话也没有必要,不如不见。”
徐望之轻轻地哦了一声,见她拿着自己的手稿,道:“你现在能看懂医书?”
朱予焕将书递到徐望之手中,好奇地问道:“看是能看懂,就是不明白该如何操作,尤其是里面还有需要开刀的步骤,该开哪里?”
徐望之先是为她解惑,之后又觉得哪里不对,忍不住问道:“你学这个干什么?不应该让我来吗?”
朱予焕只嘿嘿一笑,道:“我就是好奇,你不是教脱脱孛罗和张忠救命的医术吗?我也学学。”
徐望之将手稿收好,这才道:“有我在,你不用学这个,只要你说一声,天涯海角我都去救你。”
朱予焕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道:“一诺千金,这可是真的一诺千金呀,我得找张纸记下来,一代一代传下去。”
徐望之诶了一声,“我只管你的事情,别的人我可不管。”她说完又有些心痒痒,道:“我听人说你又要开酒肆,卖高粱酿制的酒,好喝吗?和黄酒有什么区别?”
朱予焕听她这么问,不由笑了起来,道:“给你带来了。”说罢,她自己将带来的箱子拿来,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两坛酒。
徐望之嗅了嗅气味,不由感慨道:“闻着就香,不输我家那边的黄酒。”
“医馆不是也常酿药酒吗?我先拿了两坛,让你尝尝味道,若是有效,之后再让人多送些过来。”
徐望之少见地流露出几分兴奋,道:“你今日要是不回宫,咱们尝个新鲜呗。”
朱予焕微微挑眉,道:“怎么没看出来,你还是个酒腻子。”
“什么酒腻子。”徐望之理直气壮地说道:“适当饮酒有益身体健康,还可以延年益寿呢,祖母生前也时常小酌一杯呢。”
朱予焕有些好笑,道:“好好好,那我今日不回宫,奉陪到底。”
一说喝酒,徐望之来了兴致,只是喝了没几杯,徐望之便当场醉倒,倒是朱予焕面不改色,伸手摸了摸徐望之通红的脸颊,有些无奈地开口道:“看你这么有兴致,我还当你多厉害呢,原来是个三杯倒。”
陈氏也在桌上,小酌了一口便夸赞这酒酿的好,只是比黄酒烈一些,不知道能不能用来做药酒,先泡两罐试试有无效果。
此时听朱予焕这么说,陈氏笑道:“这猴儿从小跟在她祖母身边,老太太逢年过节便要喂她一盅酒,只是没想到喂了这么多年也没个成效。”她说完掂量了一下酒壶,有些新奇,问道:“殿下喝得可比猴儿多,怎么也不见脸红。”
朱予焕借着杯中的清酒一看,隐隐约约也能看到,自己面色如常,和已经赭红着脸昏迷不醒的徐望之截然相反。
朱予焕笑道:“家里人都善饮酒,连我娘酒量也不错,我虽然不怎么喝酒,但也爱喝茶汤,兴许还真有几分酒量。”
说话间,韩桂兰自外面进来,道:“殿下,时候不早了,该回府了。”
朱予焕瞟了一眼天色,知道韩桂兰是有别的事情要说,刚刚看向一旁的陈氏,她已经起身道:“入了秋,天色暗得早,医馆又同公主府邸远,殿下早些动身也好。”
朱予焕微微颔首,看着已经醉倒的徐望之,对陈氏笑道:“辛苦娘子收拾残局了,我先行一步。”
“殿下这是哪里的话。”
朱予焕和韩桂兰一同上了马车,待到马车缓缓向前,朱予焕这才开口问道:“可是发生什么要紧事了?”
“是太平茶坊那边来的信笺,托商队的人想办法送回来的。”韩桂兰从怀中拿出信封,压低声音,道:“是石亨托人寄来的。”
朱予焕咦了一声,颇有些意外。
当初刘永诚还在北边驻扎的时候,石亨已经是卫所指挥使,刘永诚临走前,石亨已经升至指挥佥事,后来又因军功被调任大同任都指挥同知,称得上顺风顺水。
明面上,刘永诚是提拔石亨的老上司,两人还算得上有些来往。石亨和朱予焕则截然不同,几乎鲜少有来往,这次却突然寄信,大抵是真的有要紧的事情和朱予焕商量。
朱予焕拆开信封,迅速地扫了一眼信中的内容,好在这信也并不算长,连寒暄都极少,只是走了个简单地流程,便写明了原因。
石亨察觉到镇守太监郭敬与瓦剌有所来往,似乎收受瓦剌人贿赂,除此之外,石亨还举例郭敬压榨、欺辱事情等行径,话里话外的意思便是要朱予焕想办法捅到朱祁镇那里。
朱予焕又将信的内容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道:“他倒是还知道先来问我,没有抢先上奏陛下。这信话里话外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但却对郭敬分外怨恨,可见这两人不睦已久……”她看着石亨的信,还是忍不住嫌弃道:“这文章怎么写成这样,看着也没有找人润色一下……”
韩桂兰忍不住道:“这不是要把殿下当枪使吗?”
朱予焕将手中的信纸重新叠好,哼笑一声,道:“他现在是大同都指挥同知,想着自己是靠军功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要是我这个长公主不能帮他解决问题,也就没必要和我有所往来。”
韩桂兰不由皱起眉头,道:“怎么尽是这样的人……”
“他手中有郭敬的把柄,郭敬手中难道就没有他的把柄吗?”朱予焕似笑非笑地说道:“郭敬是先皇在世的时候派去大同做镇守太监的,可见深得先皇信任,即便他参奏,陛下也不会动郭敬的,也敢拿来试探我。”
韩桂兰听着有些发愁,忍不住问道:“那殿下怎么打算?”
朱予焕把信纸重新封回信封中,思索片刻,道:“你写信给他,文章写得太差,我看了都头疼,别说让陛下看了。让他找人好好润色一下,发入京城。”
韩桂兰听到她这么说,不由啊了一声,困惑问道:“殿下的意思是让他直接给陛下上奏?”
朱予焕冷笑一声,道:“他不是让我想办法吗?我给他办法,就算我不给,他迟早也会上奏的……我倒要看看他和郭敬谁的头更硬。我可是记得一清二楚,他的伯父石岩去世,将宽河卫指挥使的职务传给了他的侄子石彪,他敢赌上他们叔侄两个的前途拱火吗?”
先前斩杀安敬的事情,朱予焕已经看出朱祁镇对于军事要务的重视,镇守太监和边关武将不和这样的事情,朱祁镇必然要亲自过问。
石亨想借刀杀人,恰巧朱予焕擅长以牙还牙,也好给石亨做一个“榜样”。
朱予焕见韩桂兰面露不解,道:“他虽然未曾言明,但信中明显和郭敬积怨已久,尤其是牵扯到和外族往来,即便是真的,但只见问题、不见证据,谁知道他说的这些几分真几分假。他这样视郭敬如仇敌,只怕郭敬也不遑多让,参奏他的文书也已经快要入京了。”
韩桂兰这才有些明白过来,“殿下的意思是,先让石亨放手去做,到时候咱们再出手?”
朱予焕微微一笑,道:“不错。”
韩桂兰已经明白朱予焕的意思,道:“他若是不碰壁,就不会明白殿下和刘将军对他的提携之恩,还以为只靠军功便能到如此地步,连侄子也能荫封官职。”
朱予焕见她回过味来,向后微仰身体,她靠在引枕上,一手撑在颊边,接着说道:“况且他不是觉得我这个长公主无甚用处吗?我倒要借着陛下的口好好问问他,谁是君、谁是臣。”
武官和文官略有不同,上级提携虽然重要,但能够服众的还是自己实打实的军功。更何况如今刘永诚不在边境,石亨又因功升职,难免觉得自己已无需再依赖他人。
长公主也好、藩王也罢,总没有再进一步的可能了,更不用说等到新帝亲政之后,朝堂上又是另一个局面,谁知道那是依附长公主是福还是祸,倒不如靠自己的能力。
朱予焕不介意他萌生这般想法,但本着“要么不打,一打打死”的理论考量,朱予焕也不介意让石亨碰碰壁。
韩桂兰和朱予焕对视一眼,见她看着自己,道:“我……我写吗?”
朱予焕抿唇一笑,反问道:“不然呢?”
马车内就有纸笔,韩桂兰按照朱予焕的意思,在纸上写回复,便听到一旁的朱予焕不动声色地开口问道:“桂兰,你想家吗?”
韩桂兰不由一怔,本想当机立断回复朱予焕,可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曾经还在家中的时日,那个时候她年纪还小,每日和家中姐妹一起,兄长也偶尔教她识文断字,她怎会忘记家中的温暖。
车轮碾过石板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格外清晰,几乎压在了韩桂兰的心上,沉默良久,韩桂兰还是道:“想。可是入了大明,从此以后桂兰就是明人了。既在家中,何须想家。”
朱予焕看着她的侧脸,重复着她刚才所说的话:“既在家中,何须想家……”她见韩桂兰停下手上的动作,笑道:“怎么停下来了?继续写。以后还有不少东西等着你写,早些熟悉也好。”
一阵风吹过,韩桂兰觉得如释重负,在心中告诫自己,既然已经跟着殿下迈出这步,就绝不能再有一丝一毫回头的想法。
她只是大明的韩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