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明神色匆匆,连忙躬身侧立在一旁,目光满含敬畏,目送着父亲那威严的身影逐渐离开大厅。
待父亲的身影完全消失在视线之中,他这才缓缓舒了一口气,而后自己也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出了宇文府。刚一拐弯,他便朝着街头另一边大步流星地走去。
“宇文公子,我们大人在书房等候,您随小的进来吧。”
门房远远地一看到宇文明,脸上立刻堆满了热情的笑容,一路小跑着迎了上去,殷切地为他带路。
宇文明微微扬起嘴角,露出一抹礼貌而温和的微笑,轻轻点了点头,毫不犹豫地抬脚跟在门房后面。
在穿过二门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了他的眼帘,正是苏玉身边的贴身侍女碧桃。
“碧桃姑娘。”他先是双手抱拳,恭恭敬敬地拱手行礼。
碧桃的目光在他身上流转,心中暗自惊讶。只见他不过半月时间,身上的气度竟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他落落大方,举止优雅,端正自持,与之前那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
看来这位宇文二公子在自己的首辅爹面前算是露了脸,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好了。想到此处,她盈盈一笑,侧身抬手,柔声说道:“公子里面请。”
宇文明笑着颔首示意,跟在碧桃身侧,步伐从容地往苏玉的书房走去。
不一会儿,便来到了书房门口,碧桃轻轻推开门,站在一边,柔声对宇文明说:“公子在里面,请进吧。”
“多谢姑娘。”宇文明颇有风度地行了个礼,这才抬脚走进书房。
一进去,他就看到苏玉正端坐在桌案前,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已经等候多时。
“苏大人。”他连忙拱手行礼,恭敬地喊了一声。
苏玉微微抬起手,指了指面前的椅子,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说道:“宇文公子请坐吧。”
“多谢苏大人。”宇文明道谢后,依言坐下,随后没有丝毫拖沓,直接切入正题:
“大人,您说的事成了。刚刚我亲眼看着父亲他出门往皇宫那边走去,大概是去面见陛下了。”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和紧张。
“他再三向往确认钱武被抓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把您在监察司受刑的事情跟他详细说清,现下,他应该对你没有那么深的怀疑了。”
苏玉一边认真地听着宇文明说明情况,一边动作娴熟地为他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热茶。
听完之后,她的眼中流露出一抹欣慰的笑意,缓缓说道:“眼下大皇子那边势力渐渐庞大,听说大皇子还收拢了那些流民。这一招可谓是高明,不仅得了民心,还扩充了自己的势力。”
“二皇子这边因为上次刺杀的事情,陛下虽然没有过多的责罚,但对他还是没有往日那般宠信,对舒贵妃也冷淡许多。首辅大人若是再不着急起来,恐怕这朝堂之上,以后就没有他什么事了。”
苏玉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忧虑和急切。
宇文明听言,眉头微微皱起,脸上露出些许不解之色:“既然陛下已经对二皇子和父亲产生嫌隙,大人为何又要故意激父亲,让他回到朝堂上?”
“这个......”苏玉垂眸一瞬,略作思考,而后微笑着解释道:
“你想,现在朝堂上已经开始拉帮结派,诸位大臣要么站位大皇子,要么站位二皇子。两方势力一旦失衡,你觉得陛下是会高兴还是会警惕?”
她顿了顿,目光看向宇文明。
见他若有所思,她继续说道:“如果二皇子失势,以陛下现在的脾气,大皇子也讨不到什么好处。如此一来,还不如让首辅大人先回到朝堂,帮助二皇子与大皇子相争,两方拉锯,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陛下才会安心。”
宇文明恍然大悟,眼中闪过一丝明悟:“还是苏大人了解陛下,如此一来,大皇子在朝中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出,陛下也就会放心一些。”
苏玉点点头,脸上的神情稍稍放松了一些,又将话题转到流民的安置上。
“城外那些流民距离京都近还好安置一些,可其他战乱之后的地方,那些流民就没那么容易救济了。”她轻轻叹了口气,眉头微蹙,显得忧心忡忡。
“陛下有意挑选一人为巡抚大臣,巡视三十二省各类工程建设情况,想必救济流民一事也在其中,不知道陛下到底会安排谁去。”
宇文明紧紧盯着苏玉的眼睛,带着探究的神色问道。
“谁去自有陛下定夺,反正不会是你我。”
苏玉笑了笑,目光中透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复杂情绪。
“那倒是,凡事都是由陛下定夺,做臣子的,只要遵旨便罢。”
“宇文公子是个聪明人,等安置营一事办好之后,朝中自有大臣会向陛下举荐,届时步入朝堂,你也可成为大皇子身边的一大助力,不过,在此之前,你最好能在陛下面前表明自己的心意,在朝堂上与首辅大人关系不要太密切。”
“多谢苏大人提点。”
“还有一事,需要劳烦公子。”
“苏大人但说无妨。”
“首辅大人做事向来警觉,有些事,还得多靠公子从中协助。”
“在下明白,苏大人放心吧。”
说着,宇文明起身拱手道:“时间不早了,在下就不多叨扰了,告辞。”
苏玉也跟着起身,颔首示意,然后对门外喊了一声:“碧桃,送公子出去。”
“是。”碧桃应声推开门,“公子请。”
苏玉看着宇文明离开书房,复回到椅子上坐下,拿出笔墨纸砚修书一封,交于不思带了出去。
宇文华重回朝堂,几方势力暗自交锋,不知道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苏玉看着窗外渐渐升起的寒月,冷笑一声。
谁是最后的赢家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最后覆灭的,都只会是这大昭江山。
不,不应该是覆灭,是为这大好河山换个主子,为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选一位明君。